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139-8889-9288
所在位置:首页 / 腾冲优秀线路 / 云南旅游,云南旅行社,云南团建公司,云南会议公司,腾冲旅游,腾冲旅行社,腾冲团建公司,腾冲会议公司:徒步千年古道 游历西源古城

云南旅游,云南旅行社,云南团建公司,云南会议公司,腾冲旅游,腾冲旅行社,腾冲团建公司,腾冲会议公司:徒步千年古道 游历西源古城

让我们跟着腾冲旅行社小编一起走进腾冲!大官路古道北起岗峨村接官厅石头路,南至西源古城,全长约14公里。途经
岗峨村、老鼠山、国府特训基地、寺坡、陈家山、粪箕湾、山神庙、下龙马窝、石碑、到达陈家巷山神庙后进入西源古
城。专家考证,北斋公房古道至少在西汉以前就已形成。但由于山高坡陡,路程相对较长,后随着南斋公房古道的形成
,北斋公房古道人流逐少,逐渐被荒芜、废弃。而穿越在崇山峻岭间的北斋公古道“西源段”——俗称“大官路”,虽废弃若
干年,道路损毁严重,仍是村民上山砍柴、放牧、生产的主要通道。但部分路段保存完好,是当今专家、学者研究古代
交通史的最好实物见证,也是户外运动爱好者健身、拥抱自然、唤醒潜能的首选徙步路线之一。
行走在斑驳寂静,远离城市喧嚣的千年古道上,四周苍山静谧,山间鸟鸣、风声以及飘落的树叶、枯死的杂草及荆棘都
是这条古道所留下的独特印记。青石板上一个个深浅不同的马蹄窝诉说着其悠远的历史,让我们仿佛走进了一个远古的
时代。这条穿越千年历史的古老道路,是一条曲折的轨迹,是历史传递过来的一张名片,它载着历史的脚步远道而来,
又沿着历史远道而去。尽管它经过了岁月的洗礼,依旧保持着原始的风貌。触摸着历史留下的痕迹,让人发出思索和疑
问,布满沧桑的路基、石板、青苔,隐匿在茂密树林中的跑马场、赛马道、古庙、古桥和早已消失的集市、马店、货栈
、驿站及南诏王阁罗凤所立《南诏德化碑》中提到的“越赕天马生郊”和“腾越自古出贡马”、白蛮王在龙马窝培育越赕马时
在古道旁埋下三缸金子、三缸银子、三缸铜钱及白马紫金鞍的民间传说故事,都是历史与自然交织的见证。什么是这条
古道的载体,是时间吗?还是已然远去的岁月,要用什么样的语言去形容它,我们无从得知?
资料记载,秦汉时期,随着西南地区被纳入中央王朝版图,南方丝绸之路由民间商道发展为官方通道,成为中外经济文
化交流的纽带后,因腾冲地处古代蜀身毒道的交通咽喉,是古滇越国的中心地带,唐南诏时期修筑的西源城就成为了高
黎贡山以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据保山市文物管理所原所长李枝彩先生撰文《腾冲历代古城考略》记载:“腾冲地处南方丝绸之路即古‘蜀身毒道’的主要
出入境通道,《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在秦汉时期,这里就是滇西地区以乘骑大象为标志的‘乘象国’的政治经济中心
,名曰‘滇越’。唐代中期,统治云南的南诏王阁罗凤为继续开通与缅甸、印度等地的经贸和文化交往通道,从大理、保
山向西开疆拓土,于公元762年派大军过怒江,翻高黎贡山,‘西开寻传,禄陴出丽水(今伊洛瓦底江)之金’,并‘耀以威
武,择胜置城’予以管辖,时名‘越赕’,也称‘腾弯城’(见《南诏德化碑》和樊绰《云南志》798 年,阁罗凤之孙异牟寻为
进一步强化管理,复派大军控制越赕,改‘腾弯城’为‘軙(古‘陈’字)化府’,归永昌节度管辖,亦称‘藤充城’。其后,大理国
‘白蛮夷徙居之,改设为腾冲府’,亦称‘西源城’。又据《元史·地理志》记载,元初忽必烈灭大理国建云南行省,仍袭设为腾
冲府。至元二十二年(1285)开通云南通缅驿道,因该城池年久失修‘摧圮不可御敌,敕修之’。之后,由于人口增加,水
源短缺加之兵祸等原因,乃于元末至正年间(1341—1367)移至今腾冲城地另筑新城。至此,这座历经唐、宋、元三代延
续580多年的古城被最终废弃,仅存遗迹。明代《正德云南志》中有‘西源城,在(腾冲)城西二里平原中,相传为蒙氏所
建,城坡街道井然可见’的记载,形象描述了古城当时的保存情况。”
转载至:腾冲文旅微信公众号

滇公网安备 530702020010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