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139-8889-9288
所在位置:首页 / 拓展策划新闻 / 徒步腾冲野猪箐 触碰腾冲最具代表性的古代廊桥之推荐:野猪箐桥

徒步腾冲野猪箐 触碰腾冲最具代表性的古代廊桥之推荐:野猪箐桥

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开拓道路的先贤们不仅用双脚走出了路,还用他们的智慧建造了一座座奇特的桥梁帮助人们跨过山川大河。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的主题是徒步腾冲野猪箐触碰腾冲最具代表性的古代廊桥-野猪箐桥

野猪箐桥是伸臂式木廊桥,桥的主体材料取自当地的楸木,以圆木叠压固定,梯级支撑,铁链牵拉,创意十分巧妙,建起省工省料,修起便利省时,有很强的抗洪能力,是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廊桥。坐落于腾冲县曲石乡箐桥村的龙川江畔。


野猪箐木悬臂桥,为腾北古道自箐桥前往江东阡双一带过龙川江主要通道。桥依两端江岸崖壁支砌石墩,墩上利用杠杆原理以五排巨大的紫楸圆木逐层叠压,相向延伸至江心,连接形成桥拱。再于其上铺设木板、支砌屋架,形成桥面和桥亭雨篷。桥总长40.65米、净跨28米、拱高12.2米、桥面宽3.3米。全桥整体结构原理和造型风格均与界头镇的顺河木悬臂桥相同,惟因地处险滩峡谷,气势较前者更为雄险壮观。

野猪箐系因过去常有野猪出没而得名,其地山形夹峙,谷窄箐深,素为腾北古道从界头南下曲石过龙川江的天险要隘。据史籍记载,早在明末清初就由当地乡村在此兴建铁索吊桥以供人马通行,后在清咸同回汉战争期间被烧毁。清光绪初年,时任腾越厅同知陈宗海受命整治战后乱局,恢复发展地方经济,乃于光绪八年(1882年)捐资重建铁索桥,以成就惠民功德之意命名“成德桥”,前后沿用数十年。1942年滇西抗战爆发后,地方军民为阻止日军进攻腾北抗日根据地而主动将其炸毁。1945年抗战胜利后,为有效解决古道交通难题,恢复发展地方经济,社会各界从实际出发,利用当地木材资源丰富且相关技术比较成熟的有利条件,于1948年集资将其改建为悬臂式木拱桥,长期相沿维护、使用至今。2012年公布为保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滇公网安备 530702020010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