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139-8889-9288
所在位置:首页 / 腾冲名胜景点 / 腾冲历史文化推荐--腾冲抗战历史

腾冲历史文化推荐--腾冲抗战历史

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中国抗日战场也迎来了新的局面。为打通滇缅公路,把日军消灭在缅甸北部,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发起反攻,在不宜渡江的雨季强渡怒江,剑指腾冲,揭开了滇西大反攻的序幕。

曾被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称为“极边第一城”的腾冲,是中国出缅通道上的要塞,控制腾冲就等于控制了两条运输大动脉,也就意味着控制了滇西全局。1942年5月,日军从缅甸北部进犯我国云南,占领了怒江以西大片国土,并派藏重康美大佐指挥的第148联队,共3000多人驻守在腾冲城。  

湍急的怒江和海拔3000多米的高黎贡山是护卫腾冲的两道天然屏障。藏重康美似乎预感到中国远征军即将反攻,预先将主力调往高黎贡山,在险峻的隘口设下重重关卡,企图据险阻击中国远征军。

担负滇西反攻作战任务的是中国远征军的4个集团军,约15万人。在中国远征军实施反攻前夕,一名校官乘飞机将密码本送往前线部队,因大雾飞机在腾冲迫降,飞机和人员以及密码全部被日军俘获。

掌握了中国远征军的密码,日军就赢得了先机。中国远征军的往来电报几乎被日军全部破译,因此有了准确的判断和充分的准备。  

老天爷好像故意把高黎贡山砍削得最陡峭的一面留给了中国远征军,由于山高路险,大炮一时拉不上去,刚刚战胜了惊涛骇浪的第20集团军数万大军,只能依靠步兵和轻武器,艰难地展开仰攻。战斗最激烈的是通往北公斋房的冷水沟隘口,这里的战斗整整持续了一个月,中国军队的官兵凭着一腔热血,一次又一次地冲锋,一个团打光了,另一个团接着冲上去。几天下来,尸体填满了山沟,血水顺着山沟往下淌。面对死亡,中国远征军官兵毫不畏惧,在血泊中顽强地战斗着。负责攻打冷水沟的第198师两个团,战后每个团只剩下不足一个营的兵力。  

从5月12日到6月21日,历时40天,中国远征军伤亡近万人(其中198师594团团长覃子斌阵亡),以高昂的代价取得了高黎贡山战斗的胜利。         

临阵换将,炮火复仇,中国远征军可以直起腰来打敌人了

天险屏障高黎贡山既克,似乎腾冲唾手可得。但事情并非如想象的那样简单。 腾冲城是1445年明朝15000名戍边将士历时3年筑成的,其周长3500米,四面各有一座高13米的城门。城墙厚6米,高8米多,极其坚固,易守难攻。它的北面是大盈江,东南西三面环绕着数座火山,其中来风山高于全城,控制了来凤山,就等于控制了腾冲城。加上日军早在城墙上修筑了永久性的防御工事,又在来凤山上构筑了坚固的防御阵地,更增加了攻城的困难。

7月2日清晨,第20集团军开始对来凤山发起攻击。结果,苦战半个多月,除了伤亡一天天增加,来风山依然掌握在日军手中。来凤山脚下的和顺乡,至今家家户户都有一份关于那场战争的回忆。这一天,研究这段历史的彭荆风来到张孝仲的家中,张孝仲的父亲曾在和顺街上开了一家照相馆,他拿出了当年一位美军战地记者留下来的一些老照片。其中有一张是第20集团军司令霍揆彰的照片,霍揆彰身后的建筑就是当年和顺图书馆的阅览室。第20集团军司令部就设在距离腾冲城不足4公里的和顺图书馆,在日军炮火射程之内。集团军首脑机关设在如此危险的地方,足见他们歼敌之心是多么坚决。

经过残酷的持续战斗后,远征军终于拿下了来风山。占领来风山后,霍揆彰立即以4个师的兵力从4个城门同时发起总攻。然而没有得手,相反部队的伤亡在不断地扩大。  

彭荆风在调查中,见到了关于一个连队命运的两个见证人,其中一位老者清楚地记得,那天早上,由他母亲帮助做饭的一个连队接到了攻打西门的命令。然而不知什么原因,大锅饭老也煮不熟。连长对士兵们说:“也许今天就是我们分别的日子!”官兵们只好吃了夹生饭出发去攻城。正午时分,只有连长、传令兵和勤务兵3人回来了,其余官兵全部牺牲。另一位老人回忆,那时他年龄还小,每天跑去看死人。在去往城门的路上,开始看见沟里躺着几具尸体,越往前走尸体越多,全连100多人都死在了那里。  

8月2日,60多架战机飞临腾冲城上空,轮番轰炸投弹,地面大炮齐发,腾冲城顿时笼罩在滚滚硝烟烈火之中。按照常规,在如此强大火力打击之下,一般的城墙早被炸塌,可令人大感意外的是,腾冲城墙依然纹丝不动。  

原来,用火山岩石修筑的腾冲城墙十分坚固光滑,富有弹性,炸弹落到上面被反弹到数十米开外才爆炸,完全对城墙失去了杀伤力。原美军第14航空大队的飞行员福隆德说:“我们决心冒死一拼!”8月4日下午,8架美军轰炸机冒着被日军防空武器击落的危险,低空俯冲投弹。炸弹稳稳地扎在城墙上,但并没有马上爆炸。正当几个日本兵走出掩体好奇地上前查看时,突然轰隆几声巨响,炸弹爆炸了,不但把这些日本兵送上了西天,也炸开了城墙。随后美军飞机又投下了更多的这种怪异炸弹,扩大了战果。日本军官吉野回忆道:“南侧城墙有好几处被炮火炸毁,敌人从缺口处冲了进来。”不等飞机轰炸结束,中国远征军的一支敢死队已经冲进城里。

同仇敌忾,逐屋争夺,胜负在短兵相接中见分晓    

根据内线报告,日军第148联队队部很可能设在城东门。于是,一连数日,美军都集中轰炸城东门。8月13日这一天,一架美军飞机投完炸弹后扬长而去,这个飞行员并不知道他投下的炸弹取得了巨大的收获。吉野的回忆证明了这一点:“8月13日,敌人的飞机袭击了城里。其中有颗炸弹命中了位于我们阵地后面的城东门。随着一声巨响,城东门燃烧着倒了下来。联队队长藏重康美及部下30余名官兵刹那间从这世上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战后清理战场发现,这些日军官兵是被炸塌的建筑废墟活活闷死的。但是,残余的日军仍然垂死挣扎。从城西门突入城里的第36师108团,被挡在了一座大屋子前。这座大屋是1921年英国人在腾冲历时10年精心打造的英国领事馆,墙壁全部是用火山岩砌成,墙体厚达1.5米。日军将这里作为野战仓库,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之一。美军飞机的猛烈轰炸和地面大炮的狂轰,并不能撼动这座坚固的建筑,坚守在这里的400多名日军用轻重武器顽强地阻击中国军队的进攻,中国远征军第108团二营营长陈艺以下600多名官兵全部牺牲。直到美军派出3架飞机,将18枚火箭弹准确地从屋顶和门窗射进去,才拔除了这颗钉子。战后的英国领事馆,只剩下一些烧不掉炸不烂的火山石。破城以后,更惨烈的巷战开始了。那些复杂的地下水道,几乎变成了日军的交通壕,更要命的是中国远征军缺乏巷战的经验,仅8月23日,部队伤亡就达三四百人,仅推进数十米。  

日军凭借一切所能,顽强抗击中国远征军的进攻。8月30日,第116师348团攻打到文昌宫时,在一座大钟前再也无法前进。这口倒扣着的大钟铸造于公元1450年,高1.9米,口径1.4米,腰身部位有一个奇怪的孔洞。藏在大钟里的一名日军士兵,持机枪从孔洞向外射击。远征军以各种轻重武器集中对大钟狂轰滥炸;竟然没能把大钟炸开。直到4天以后,大钟里的枪声才突然停止。众人合力掀开大钟,发现那个日本兵被炮弹震得耳鼻流血,已经毙命。  

今天,那口大钟仍然置于腾冲城的文昌宫内。彭荆风注视着大钟身上斑斑驳驳的伤痕和那个夺去无数中国远征军官兵生命的奇怪孔洞,感慨万千,人们至今仍然不清楚日本人是怎样凿穿如此坚固的钟壁的。  战至9月2日,中国远征军已占领半个腾冲城。但躲藏在断垣残壁背后的日军残兵,仍然用冷枪冷弹继续给中国远征军造成很大的伤亡。  

英勇顽强的中国远征军官兵毫不畏惧,继续攻击前进。一街一屋地争夺,一砖一瓦地肃敌,最后将残存的日军压缩在李家巷一处窄小的阵地上。9月13日,中国远征军预备2师第5团向日军发起最后攻击,团长李颐亲自带领士兵冲锋,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6岁。  

9月14日10时,随着最后几声枪响在李家巷停息,中国远征军占领了腾冲全城。残余的零星敌人逃进山里,很快被当地人民俘获,吉野也在其中。至此,腾冲城被日军占领2年4个月又4天的屈辱日子终于结束了。

腾冲战役历时43天,日军第148联队全部被歼,无一漏网。但中国军民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共阵亡官兵8671人,其中军官1234人,运送弹药的民夫殉难1000多人,10余名美军顾问团的军人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滇公网安备 53070202001091号